当前位置: 首页>>yl23455永利新闻>>正文
器韵中华探寻口弦文化根基
作者:    文/范天娇 钟欣然 图/刘青 吕俐颖 发布于:2019年08月21日 18:02 点击数:

口弦又称口弦琴,历史悠久,形制多样。云南、彝族等20余处少数民族聚居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弦品种,依据其制作材料,簧片数目、演奏方法而划分。作为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口弦保持着人类早期弦乐器的原型特征,以它独特的魅力流传于千年的民族文化之中。又因其宗教信仰、爱意传达等功用,更是为这一乐器披上了神秘面纱。8月,yl23455永利官网“器韵中华”实践调研团队选取北川羌族、凉山布拖彝族两处实践地,走进羌族与彝族历史民俗,探寻口弦文化传承根基。

提升传承意识,拓宽传承路径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羌族口弦是产生并流传于北川羌族自治县境内的一种民间器乐,北川口弦音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北川羌族文化的代表,在羌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及节日庆典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团队在首先深入调研北川羌族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后,从羌族的部落分布,羌族的传统民居与羌族的历代迁徙等多方面了解了古老神秘的羌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前往实地调研,专访羌族口弦传承人王静,对北川羌族口弦的历史渊源、制作手法及传承现状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由于“5·12地震”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影响,非遗传承人流失、文物资料损毁,诸多的文化冲击使北川县当地的非遗保护工作迫在眉睫。面对北川口弦文化传承的多项现实问题考验,北川从传承、发扬等源流方面,多方式多角度入手,加强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

首先将传统的师徒传承方式进行革新,扩大羌族口弦的影响面,策划“非遗进校园”活动,提高普通民众对彝族口弦的了解和传承意识。其次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开通公众号、网站运营、“数字文化馆”电视展演等,将非遗传播与互联网相结合,贴近年轻人生活,扩大传播宽度。同时,政府制定《北川羌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加大力度保障当地非遗传承,提高人们的非遗保护积极性。

坚守脱贫阵地,促进文化兴乡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位于大凉山深处,由于地理因素,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同时拥有独特的彝族三大文化分支之一的阿都文化,是彝族口弦音乐内涵的起源和根基。彝族口弦是彝族特有的民间乐器,能弹奏出天籁之音,彝族有谚语:“口弦是治疗思念母亲的良药”,口弦承载了彝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情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体现。

基于彝族口弦和阿都文化巨大的文化价值,布拖县将二者作为鲜明的文化旗帜,开启了文旅结合的脱贫攻坚道路。打造阿都文化品牌,塑造火把节之乡,通过火把节开幕式等,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进步。同时扩大彝族口弦知名度,在当地对口弦制作表演传承人进行多方面政策扶持,推出系列表演、展览、售卖等活动。

脱贫是布拖之地的工作重心,文化坚守是彝族儿女的纯粹信仰。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布拖县坚守阿都文化及口弦音乐,在口弦乐发展较为困难的今日,创立传承品牌。在当地文化馆内,陈设着许多非遗认证证书,传承人认证证书等,热情洋溢的彝族人用文化自信彰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将打造传承品牌落实到具体工作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