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yl23455永利新闻>>正文
老员工走进羌族历史民俗,寻口弦文化根基
作者:    文/陈立 钟欣然 范天娇 苏芷珺 图/刘青 黄翔 发布于:2019年07月18日 21:44 点击数:

羌族口弦是产生并流传于羌族民间的一种乐器,多为羌族妇女闲暇时演奏,也是羌族青年男女恋爱的媒介。在羌族历史悠久的发展进程之中,口弦的运用与羌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羌族的民族乐器之一,口弦见证着羌族历史的发展,羌族历史也包容着羌族各项传统民俗繁衍生息。

7月14、15日,yl23455永利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器韵中华”小分队来到了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以“羌族口弦”调研为核心,参观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北川县文化馆并对非遗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交流。

源溯千年,羌族历史生生不息

在动身前往民俗博物馆前,团队与博物馆高馆长提前进行了沟通联系。高馆长对老员工群体越来越重视非遗文化表示欣慰,并热情欢迎团队前来参观。通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和队员对相关文字资料的仔细阅读,团队在详细了解口弦艺术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羌族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羌族人以炎帝为先祖。‘羌’这一文字在历朝历代的更迭之中,始终是以上‘羊’下‘人’为字形构成,寓意为‘羊人’,所以羌族人也称牧羊人。”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从羌族的部落分布、羌族的传统民居与羌族的历代迁徙等多方面了解了古老神秘的羌族文化。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横贯古今,大禹就是一名羌族的杰出领袖。“禹穴沟就位于我们的北川县,它是大禹的出生地,自古就因‘禹生西羌’而被称为‘神禹故里’,那里也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李白、颜真卿游禹穴的墨迹。”谈起大禹文化,讲解员滔滔不绝,“大禹精神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羌族人民的神圣之地,大禹文化现如今也完好地保存在了我们羌族的历史发展之中。”

羌族的传统民俗也因羌族的民族特性而多种多样。在博物馆中,队员们观赏了著名的羌族之星——羌绣,其中作为世博会展品的清代羌绣原作也存于馆内。据讲解员介绍,羌绣艺术高超之处在于开始之前无需画图打样,复杂且规整的图案全凭手工人的想象完成。可以说,每一件羌绣都无可复制,每一件作品都是手艺人精神与艺术的结晶。与羌绣齐名的羌族乐器——羌笛则常见于古代诗词歌赋中,作为羌族文化的代表出现在世人眼前。口弦与羌笛犹如琴瑟和鸣,男执羌笛,女执口弦,二者在你我的一应一和之中,演奏着爱情之歌,更是羌族文化之歌。

展望未来,予口弦文化新生

在对羌族文化形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团队成员于15日前往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与从事非遗保护相关工作的郑老师就现北川县口弦一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与活动开展事宜进行交流。在与郑老师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非遗文化保护如今已成为北川县政府重点工作之一。5·12地震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影响,使北川县当地的非遗保护工作迫在眉睫。非遗传承人流失、文物资料损毁,诸多的文化冲击引起了政府极高的重视。

据郑老师介绍,北川县政府从传承、发扬等源流方面,多方式多角度入手,加强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文化馆会定期培训传承人技能、开展非遗文化爱好者与传承人的学习交流会、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同时也会积极申请非遗保护项目,我们的新技术‘数字文化馆’也通过视频等方式将非遗表演送进千家万户,北川的老百姓们在电视上就可以收看我们的口弦等民俗表演。”队员们了解到,口弦作为一项新鲜度极高的器乐表演,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深受羌族儿童的喜爱。口弦的传承人定期走进校园,以语言讲解、示范教学等方式传授口弦演奏技巧,对口弦的传承和非遗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千年的羌族文化深远悠长,在传承的过程中,千千万万的传承人和保护者们在为之挥洒汗水。在这两日的行程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历史厚重感,以及北川县政府对非遗民俗文化的高度重视,“如何更好地传承濒危的民族文化,如何扩大非遗文化的影响力,这将是我们青年人奋斗解决的问题。”队长范天娇感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