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yl23455永利新闻>>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让遗产变“活产”,以传播助传承
作者:    文/刘桃 沈思静 图/杨舒乔 发布于:2018年07月04日 17:13 点击数:

2018年7月3日,yl23455永利“文化游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启了对三峡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的调研活动。

根据团队前期通过查阅文献期刊和网络资料到的信息,近年来,宜昌在非遗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对其做一个调查研究有利于探寻文旅结合和全域旅游的规律,将其成功经验做一个推广。因此,团队的第一站是宜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

   调研团队采访了公共文化和非遗保护科的负责人谭凌老师,她向队员们介绍了宜昌市的文化资源分布情况和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开发策略。

根据实践团队队员们对谭凌老师的采访,宜昌市已经完成了四项工作来保护和开发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首先是升传承保护质量,其次是壮大非遗文化人才队伍,然后是优化传承保护生态系统,最后是全面建立分级保护机制。

在查阅当地文献和听完谭凌老师的讲解之后,团队总结出了宜昌市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即生产性保护,变遗产为“活产”。团队了解到,宜昌市秭归县是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和端午习俗的发源地。面对旅游市场的新变化,传统的单纯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对三峡现有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将是三峡旅游更新换代的重要课题。

宜昌市着重打造的屈原故里和端午民俗旅游项目已经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但队员们试图找到一条非遗保护的新路。谭凌老师认为非遗进景区、上舞台,文旅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名叫遗产,但不能将它束之高阁,百姓日用才是它存在的最大意义。所以要传承,首先要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同时,谭凌老师也表示,一些已经与时代脱节,受众圈子又极小的文化遗产项目,人们所能够做的只有忠实地记录下这一份遗产,留待后人考察追问。与谭凌老师进行完深入交流之后,队员们邀请谭凌老师合影留念真诚地对宜昌市文化部门的配合和指导表示感谢。

宜昌之行的最后,团队在旅社进行了总结会在总结会上团队对本次宜昌之行收集到信息做出了归纳和整理并对未来几天的行程做了安排。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调研第一站的圆满成功给队员们极大的鼓舞,相信在之后的调研活动中,队员们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