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yl23455永利新闻>>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笔尖书写那些记忆中的红色历史
作者:    文/孙祎璇 李曦娴 图/任思浩 发布于:2017年07月11日 20:37 点击数:

提起雅安这座老城,人们难免不会想起茶马古道,长征精神,碧峰峡美景,亦或是憨态可掬的熊猫……雅安这片承载着许多记忆,多到人们渐渐淡忘了这里曾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而在这些记忆中,最熠熠生辉的,约莫也应属于那些最深刻,鲜红的记忆。78日,红色记忆文化调研小组踏上了雅安红色文化探寻之路。        

七月七日是一个千千万万中国人都必须铭记的日子,这一天,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发生,那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开始。为了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红色记忆文化调研小组在次日奔赴雅安市名山区两位特殊老人的家中进行探访。  

记忆永存,老兵不死  

一进老人家门,小组成员们便看到四处散落的大幅字,字体构型奇巧,再仔细看来,字的一竖竟然如竹节一般是一节一节的,节节刚劲有力,其旁还书有两列小字:“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革命先辈的骨气于此中尽显,正义凛然又不骄不躁。而此时的老人正专注地伏于案前写字,走近一看,力透纸背,最后一笔由于笔力太足竟已划破了宣纸。  

抬眼看到拜访他的年轻人们,老人立马露出和蔼的笑容招呼到“坐,坐!我给你们拿点吃的。”,说完便起身进到里屋拿东西去了。热情好客的罗老——抗战老兵罗士林,不仅拿出来零食,还拿出了自己出版的图书——《悲壮血泪》,一一发给小组成员。此书是老人通过广泛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加上其他抗战士兵的口述和老人自己的忆述,用文字来记录这些红色史实,于八十九岁的高龄时完成。  

在交流中, 91岁的罗士林强调的“老兵不死”尤为令人动容。当让老人讲讲当年抗战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他毫不犹豫地说起了抗日战争胜利那天。那日他和战友在紧急号角声中冲到广场,开始大家都一头雾水,最后得知是为了宣布抗战胜利的喜讯!宣布当场所有战士一齐欢呼,空中庆祝胜利的枪响长鸣不绝,说完老人又拿出他记录的几首词要跟组员们分享,其中一首是老人专为七七抗战八十周年所作:  

《念奴娇·卢沟明月》  

依栏纵目,见清光似水,银河澄澈。桂魄初生光照处,寰宇周天宁寂。燕岭逶迤,古桥雄俊,绿野川平泪。流光飞彩,万灯辉映天极。  

忆昔倭寇凶狂,烽烟桥畔,血火石狮泣。八十春秋如过隙,地覆天翻伟烈。喜看今朝,莺歌燕舞,赤杲皆英杰。金风怡爽,卢沟一片明月。  

罗士林饱含感情地念完词后,还不忘表达对中国如今局势的担忧,对日本篡改史实的卑劣行为深恶痛绝。他特别强调年轻一代要不忘历史,负重前行,这样方能老兵不死,使红色记忆和精神长存。  

在离开之时,罗士林庄严而郑重地向前来拜访他的组员敬了一礼,目光却又是洗尽铅华的柔和与慈祥,传递着老一代革命者对新时期老员工的无限寄托与深切期望。  

生命不止,笔耕不辍  

每天六个小时,一写就是十四年。现年79岁的雅安市退休老干部聂光玉,从2006年初就开始用蝇头行楷体在印好格子的黑、白宣纸上开始抄录文字,到2013年初,聂光玉完成了607万字手抄毛笔字作品,获得了世界纪录的证书。在他抄录的众多文字中,不乏红色长卷作品,如长达8米共计2.5万字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述说、长达19米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甚至还有长达125米长、共计34.7万字的《邓小平理论》,这些作品记录了从解放到改革的岁月变迁,用真诚的笔细致地记录了党的伟大历史进程。  

生命不止,笔耕不辍。年已古稀的聂光玉向前来拜访的小组成员们笑道。聂光玉对记录的热爱不减当年,主要是因为爱好,所以不觉得枯燥。在浮华喧嚣的年代,纯手工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见记录者的用心。  

两位老人用文字书写红色历史,勉励人们勿失勿忘,奋勇向前。近年来,中国国际形势日趋复杂,新时期的青年更应目光长远,具有忧患意识,不忘历史,铭记红色历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方不负世世代代为国付出奉献的前辈的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