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川与河流,从平原攀向高原,远离喧嚣都市,奔向偏远山村,yl23455永利“人”润新乡-启青计划小队来到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探寻旅游业发展昌盛的九寨沟背后乡村人才振兴的开展情况。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走进村户晓实情
7月5日早上8时,小队一行从成都出发,历经数小时的车程,到达九寨沟县白河乡。白河乡地处九寨沟县西北部,是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主要开展地。
7日至12日,小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燕子垭村、芝麻南岸村、太平村、新华村和芝麻塘村的乡村人才振兴情况开展调研,分组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在村民和村干部的积极配合下,小队顺利开展调研工作。我们共访问村民160余户,发放问卷120余份。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多数为初中及以下,少数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其中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少于10户;同时收入差距较大,月工资在4000元以下的占90%,其余约10%的被访者月收入在4000-7000元,其中不到1%的被访村民月收入高于7000;除此之外,他们的职业情况也较为单一,大部分村民务农,极少部分担任公务员、教师等职务,也有中小员工、老员工,他们多为假期回乡的员工。
(图为启青计划小队队员采访太平村村民)
在太平村,团队成员采访到一对夫妻并通过解释相关政策含义进行访问,他们表示:“我们都年龄大了,很多东西都懂不起,娃娃孙孙都在县城里面上班,都不在家。”不难知道,村中不仅仅是人才,偏向于年轻的人都选择进入城镇务工,并没有留乡的想法,根据他们的陈述也能够了解,各项政策不会也很难向年龄偏大的村民普及,同时村中也没有年轻人使之得以学习和运用,人才匮乏断层的现象很明显。除此之外,小队所采访到的村民大多和这对夫妻的情况相似,对政策不了解,也很难跟进,这也是人才振兴的难点之一,受条件限制留不住人才。
95%以上的村民认为白河乡的乡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各村在乡村人才振兴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在返乡人才的扶持政策建设、文化旅游人才返乡服务建设上有所成效,并有计划吸纳人才推行文旅建设。但存在一定缺陷,村里普遍开展农民培育计划但缺少网络教育资源与在线教育培训;没有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产物多为自给自足,未实施劳务输出品牌计划;缺少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人才返乡意愿低。
人才进乡,人才兴乡---进一步推动引才到基层
7月12日,小队来到大录乡乡政府,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大录乡的乡村人才振兴情况进行调研。大录乡开展了农业、牧业等方面的培训,同时也进行中共党员与致富带头人的双向发展,对商业、旅游业等方面的人才公开招揽。当地村干部表示,人才振兴政策都有在落实和践行,但确实受当地条件影响,人才返乡意愿低,外来人才输入匮乏。“其实对人才的待遇在改善,但却是有些条件跟不上,就是没人愿意来”他们有对政策实施的期盼也有难以践行的无奈,各项措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难吸引人才回流。
(图为启青计划小队向大录乡两位村干部了解情况)
任重道远,兴乡路上
乡村振兴正一步一步深入发展,人才仍然是一大关键点,反观此次社会实践所闻所见,人才匮乏问题依旧严重,主要体现在:
一、农村人口、人才总数过低。小队在白河乡一乡五村采访村户160余户,平均每三户才能采访到一户人,留乡村民都是长期务农者,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年人都进入县城或城市。
二、专业人才需求迫切,人才素质有待提升。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当地在农业、旅游业等产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形成特色品牌,大部分还是受九寨沟景区的大幅射,没有专业人才带领周边地区协同发展。
三、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不足。出于现实情况,人才倾向于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同时大多数村里的员工在接受教育、完成学业后也不会选择回乡,受条件限制,偏远、贫困地区很难留住人才,人才也就此流失了。
此次社会实践中,小队了解了九寨沟乡村开展乡村人才振兴的情况并从中发现问题: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周边的乡村,能享受到旅游业所带来的部分发展红利,一定程度上能够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仍需要当地政府、居民共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