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yl23455永利新闻>>正文
藏在馒头窑中的秘密:曾庆红的无釉砂器
作者:    文/章兴月 肖琳 图/邹沁珈 发布于:2019年07月25日 21:15 点击数:

在队长周迪的带领下“寻访荥经文化,走进匠心世界”团队7月13日来到雅安市荥经县,开始了他们对荥经砂器的探索之旅。

实践活动的第一站是荥经文旅。许多大师的作品在馆中展出并供游人拍照欣赏。随后,团队来到此行的目的地——曾庆红砂器馆。拜访荥经砂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之一的曾庆红老师深入了解荥经砂器文化是团队实践目的之一。

曾庆红的店面从外观看来较小,但走进去才知道里面别有洞天。后院的地面上堆满了未烧制的胚体,因工作原因,曾庆红便委托他的徒弟带领成员们参观。你们来得正好,正碰上开窑的时候”徒弟小哥笑道。等待开窑的间隙中,小哥向成员们简单介绍了荥经砂器的发展制作。

荥经砂器发展至今已有3000的历史,砂器是纯手工制作的,每一件都是孤品。砂器在馒头窑中烧制而成,窑中温度可达1200℃至1300℃,因此砂器的烧制时间多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受氧气影响,砂器冷却时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无氧时会形成黑色或银色,有氧时则形成红色有时由于窑变砂器还会形成其他难得的颜色。

没过多久成员们便目睹了开窑的过程:巨型的“锅盖”被吊臂移开露出了包裹在火光之中的砂器。窑边站着的老师傅快速地用铁钩将一个个砂器勾出来并放进坑里冷却。不上釉曾庆红家的砂器最大的特点“不上釉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出现,我们家的砂器顾客用着都放心。师傅们为团队解释道。临近中午,成员们与曾庆红约好下午再来参观。

下午两点成员们准时到达,曾庆红他们带到会客室开始讲述他与砂器的故事。对于讲述过程中成员产生的疑问,曾庆红都一一解答。被问及近几年的特殊经历时,曾庆红思索片刻便开始分享他的故事。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砂器感兴趣,曾庆红的作品到韩国美国日本等地参过展。他曾接待过一些来自深圳的企业家,为了让他们感受砂器的魅力,曾庆红上釉的砂器炖了一锅只加了盐的鸡汤品尝后企业家们对鸡汤赞叹不已。“他们锅都要给我挖穿了!”曾庆红调笑到。这也证明了他们家不上釉砂器的优点

曾庆红在讲解中不断强调“原汁原味”“要对得起顾客和自己的良心”,他将这些当作他的人生信条。在倾听过程中有成员注意到曾庆红手上的伤疤,我父亲去世较早,家里重任都由我一人担起,有时压力太大我就用烟头烫一下自己。不过他并提倡这种减压方式,“没有什么困难时过不去的。”曾庆红笑着说道。关于传承,曾庆红已经收了很多徒弟,只有将这门技艺传给更多的人,荥经砂器才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与曾庆红作了告别,成员们离开了砂器馆。

荥经砂器在适应时代的发展,部分作坊为了营生对砂器进行改造使砂器增加了艺术气息却缺少了实用性。在中国,多祖辈流传下来的东西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也是经过改动后的产物。曾庆红也曾表示砂器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他们并不是为了销量才生产,只是单纯的想把这样的技艺流传给下一代人。队员詹盈琪表示“这次活动让我真正了解到荥经砂器和它们背后的工匠们,明明有更多赚钱的渠道却没有用,能有这样一份匠心实在难能可贵。”国人常常提及文化自信,诸如此类的文化遗产正是自信的源泉。把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好才能更好的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