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既是建党96周年,也是七七抗战80周年,更是建军90周年。人文学子铭记红色历史,致敬伟大事业,怀揣感恩之心,向曾英勇奉献的老兵送去川农学子的殷切关怀。
7月13日,yl23455永利“红色记忆”社会实践小组踏上了探访雅安山村,致敬抗美援朝老兵的道路,他们此行将给老兵带去亲切的关怀与问候。
一条狭窄的水泥路布满年久失修的裂纹,沿着这条异常陡峭的小路,便可到达山腰一座破旧的木质房屋。房前杂物堆放,一根长长的竹竿从上方横穿堂屋,挑起整个房顶的重量,使得这屋老房子看起来摇摇欲坠,84岁高龄的老兵余传林正独居于此。
实践小组刚到小院门口,余传林就上前热情相迎,并招呼他们落坐于几个上了年岁的小木板凳。84岁的余传林看上去精神矍铄,只是腿脚有些不便。
后来组员们了解到,余传林的腿脚不便是因当年抗美援朝需要常在冰水里赤脚被寒气入了体,冻伤后未及时治疗,落下病根,随着年岁增长愈发严重。此外,他们还得知子女在外的余传林,老伴于不久前去世了,腿脚不便的他与战友也不怎么走动,只得孤身一人住在这老房子里。但余传林对这些事都只是轻轻提过,从他抖擞的精神状态仍能看出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现在国家政策好啊,没忘了我们老兵,每个月都有生活补贴拿。雅安政府也在这边规划新区,过不了多久我也能住上新房子了。”余传林欣喜地说。
十八岁时的余传林未作多想,毅然决然地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幸得家人支持,一去就是六年。余传林讲述了他们在战场上与先进武器作战,挖山洞预防飞机轰炸和毒气弹,和为免拦截,在山头间靠炮弹运粮的故事。余传林至今仍记得运粮暗号,说到暗号,他笑了一笑说:“现在看来条件确实是艰苦,但当时年轻,感觉不到苦,吃的也不好,但是只要有口吃的就觉得幸福。打起仗来也不怕死,感觉把命给国家,是件光荣的事!”他目光迥然而又坚定,不得不让人想起千年前曹植的豪迈吟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战士与文人,二者的身影在时光隧道中重叠在一起。
“下次不要带这些个东西过来,你们这些年轻老员工来看看我,听我讲讲故事,跟我聊聊天,我就很开心了。”看着小组成员临别时送上的慰问品,余传林笑着直摇头。走出小院很远的组员回头发现,余传林仍站在门口向他们挥手送别。
此前,“红色记忆”社会实践小组还曾探寻雅安红色文化,拜访集记忆自著《悲壮血泪》的抗战老兵罗士林,和“生命不止,笔耕不辍” 完成大量红色经典书籍抄录的退休老干部聂光玉。他们也曾追忆革命历史,探访革命老区红军纪念馆,感悟长征精神,领略前人风采,长达160多米的红军翻越夹金山的浮雕连环画静默地述说着历史,气势雄伟的《雪山丰碑》与之交相辉映。
红色精神需要传承,红色历史必须铭记,听前辈讲述历史是一种关怀,也是一种致敬。追忆过去,是提醒新时期的接班人不忘居安思危。唯有不忘历史,砥砺负重前行,继承前人的伟大事业,方可不负先辈的血泪付出与殷切期望。